当前位置:网校一点通>初中历史 >   正文

清明节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有感

导读:


  清明节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有感
  二七区淮河东路小学六四班小树苗团队杨柳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到了,刚好学到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我更加深深刻的体会到革命英烈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正是有了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有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才有了如今美好生活。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逝世16周年之际写的回忆录。它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中、被捕后的情况,充分反映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在敌人面前的不屈不挠精神,同时也表达了李星华对父亲的怀念。学了这篇文章,我十分的感动,我想:李大钊烈士在被捕前他完全可以出国去避难,这样他就不会死,可他没有;在被捕时他完全可以向敌人投降,这样他也不会死,可他没有;在法庭上他完全可以向法庭求救,供出其他人,这样他不但不会死还会过上好日子,可他也没有。这是为了什么,这全是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全是为了人们能解放,能过上好日子。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李大钊烈士这样的人抛头颅撒热血,才会有我们今天这样美好的日子正因为有像李大钊烈士这样不怕牺牲的人,我们今天才不会受苦。我太感谢他们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英雄辈出。古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李广和卫青、“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等忠臣义士。近现代以来,约有2000万名英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前仆后继、英勇献身,他们中有“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刘伯坚、“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等仁人志士。他们有将军、宰相、共产党员等不同的称呼,更多的英烈没有留下详细的名字,但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民族英雄、人民英雄!缅怀英烈、追忆英烈,我们要记住他们的名字。
  值此清明,让我们以英烈为榜样,从英烈的精神中汲取力量,沿着英烈的足迹接续奋斗。
标签: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