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校一点通>社会资讯 >   正文

从诱导到得手仅3步学生被骗近9000元 究竟是怎么回事?

导读:近日,望城一名中学生遭遇精心骗局,损失近9000元,为暑期网络安全敲响警钟。暑期来临,当孩子们沉浸在网络世界时,有不法分子将冒充公检法...

近日,

望城一名中学生遭遇精心骗局,

损失近9000元,

为暑期网络安全敲响警钟。

暑期来临,当孩子们沉浸在网络世界时,有不法分子将冒充“公检法”的诈骗黑手伸向未成年人。

案例:假警察骗走9000元

7月25日晚,中学生雯雯(化名)刷短视频时,突遭陌生人添加好友并要求语音通话。

从诱导到得手仅3步学生被骗近9000元 究竟是怎么回事?

对方自称“公安局民警”,严厉指控雯雯在网络游戏中“非法获利三万元”,已构成诈骗罪,威胁其必须立即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免于处罚,“不按要求操作会被抓”。

恐吓之下,雯雯惊慌失措,以下载软件为由拿到外婆手机。在对方诱导下,雯雯躲进卫生间,提供了外婆的银行卡号和验证码。

诈骗分子随即通过他人支付宝绑定银行卡实施盗刷。

当连续收到扣款短信时,雯雯才惊觉8882元已被转空。外婆冯娭毑得知后立即报警,目前案件正在侦办中。

套路:专攻未成年人心理

警方剖析案件,揭示针对未成年人的诈骗套路。

骗子精准设饵,活跃于小红书、快手、抖音及“蛋仔派对”“和平精英”等游戏平台,散布“免费游戏皮肤”“明星周边”等虚假信息引诱未成年人。

随后伪造权威恐吓。骗子往往冒充警察出示伪造证件,以“拘留”“坐牢”“涉案”等话术制造恐慌,击溃未成年人心理防线。

最后诱导未成年人转账,并很快盗刷。骗子胁迫受害人偷拿家长手机,通过视频连线指导点付款链接,或直接索要验证码转账,全程要求隐秘操作躲避监管。

提醒:家长监管要到位

针对未成年人诈骗,长沙公安发布关键防范指南。

执法常识需牢记。公检法办案必通知监护人,绝不通过社交软件办案、索要“安全账户”或线上发法律文书,凡要求转账、提供密码验证码的,均为诈骗。

上网操作守底线。告知孩子不添加陌生好友、不扫不明二维码、不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不点击可疑链接、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及银行资料、不下载未知来源APP。

作为监管主体,家长要保管好手机和支付密码,勿让孩子脱离视线长时间操作手机,更勿告知支付密码,严防受骗后大额转账。

暑期本是欢乐时光,家长需锁紧支付防线,孩子警惕陌生链接,全社会共同拆穿骗局,方能守护孩子远离网络陷阱。

正值暑期,

千万提醒孩子注意!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