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校一点通>初中数学 >   正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导读: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立体几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同时也为今后立体几何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是圆柱圆锥的启始课,安排在圆柱表面积等课之前,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重要的一课,所以此节课中的设计应多下功夫,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1.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形体:圆柱和圆锥体,引导学生对照模型和图形,在头脑中形成圆柱和圆锥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接着让学生举生活实例,你在周围见过哪些这样的物体?

2.动手实践,探索对圆柱的特征。

认识圆柱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圆柱的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这一过程,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的,对圆柱的特征有了较完整的认识。通过对两个高度不同的圆柱让学生比较引出圆柱高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思考圆柱有几条高。

3.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圆锥的特征。

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圆柱是从面(面的个数、面的特征)、高(什么是高、高的条数)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引导学生利用圆柱的学习方法去自主学习交流圆锥的特征。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认识。然后,通过适时地交流和组织,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

4.加强对比、沟通联系。

圆柱和圆锥认识以后,我让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进行了有效的对比。从而使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面、高有了更深的认识,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系统。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意识到这节课留下了不少遗憾之处:

课堂上评价性语言太少。比如:证明“圆柱的两个底面大小相等”这个环节,在备课时预想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证明方法:1.将圆柱形容器的盖子取下与底面相比较;2.用圆柱形实物的底面在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将另一底面和画好的圆作比较;3.用尺子量出两个底面的直径或半径作比较。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意想不到,有学生从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角度的说法就没有在我的预设之中。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想法?如何把握生成?是对教师把握课堂水平的一次考验。在这个过程中,令自己感到惋惜的是在学生回答之后,我竟然没有做出任何评价。这样一来,创设一个敢于质疑,乐于表达的课堂学习气氛的想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有时没有细心倾听学生的回答,没有马上反应过来;另一方面,暴露出在我的思想深处,关注课堂的进程比关注学生多一些。因为学生的回答在我的预设之外,便敷衍了事,心里更想听到的是预设中的答案。以学生为主体,具体落实到课堂上,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表现,重视教师评价对学生所起到的激励作用。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而生成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只有互动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生成,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虽然本节课中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教育路上我是一名旅者,行进速度慢但会走的很远,相信凭着对教育的热爱,持之以恒的精神可以使我的教育之旅越走远。

 

标签: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