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崧舟老师的视频课有感
理解难懂词句方法的教学
——听王崧舟老师的视频课有感
郑州市二七区西胡垌小学 王亭
三年级上册学过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语,大致有以下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借助插图、结合生活经验、查阅资料、向他人请教等。下册学习了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查阅资料、向他人请教等。我在讲授这两部分内容的时候,方法是通用的,但总觉得学生没有掌握要领,甚至还让学生把那些方法死记在课本上。这两天听了王崧舟老师的课才明白,方法就要融会贯通于课堂上,以鲜活的方式呈现出来,死记硬背是没必要的。
在王老师执教的六年级公开课《好的故事》视频课中,学生在理解“错综”一词中,王老师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把上下文的信息落实到某个词语上,通过“交错”和“织”文中比较简单的词来理解难词,这是找近义词和联系上下文相结合的方式。
在理解“忌讳”一词中,王老师首先让孩子们猜一猜词语的意思,有的孩子点出了“不好的”,有些接近但不全面,还有孩子念出了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理由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虑,积久成为禁忌”,得到了王老师的肯定,在那个孩子“专业的解释”中,王老师让学生提炼出忌讳的近义词,有孩子找出了“禁忌”,此时王老师再次让学生用大白话说禁忌的意思,学生回答:不能做的事情。然后王老师把之前两个答案联系起来:“忌讳就是不能做的、不好的事情。”但这还不够,理解词语的意思最终不能脱离语境,王老师又把词语送到文中,引导学生“联系下文”明白:探春口中的“忌讳”就是黛玉口中的“晦气”,接着继续联系下文进一步理解:“晦气”就是黛玉身上的病根。
看来,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或句子很多时候需要综合几种方法,其中,教师给学生缩小阅读范围,根据找文中的关键词来理解难懂的词语让我印象最深刻。